幼儿学习品质在游戏中养成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7-01-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孩子在游戏中养成多种良好的学习品质。CFP供图

    “小学化”倾向让幼儿教师谈虎色变,甚至畏惧提及“学习”“技能训练”等相关的敏感性词汇。然而《指南》中也一再强调:“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

    由于现在的区域活动强调生态化,具有开放性、对话性等特点,幼儿游戏活动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无目的自由快速流动、超“热门”区域、“冷门”区域等现象。我们也发现,如果教师没有任何观察和介入,任由孩子自由游戏,部分幼儿的游戏会很长时间处于一种低水平简单重复操作的循环中;同时,许多孩子表现出逃避困难、缺乏探究欲望以及心浮气躁的不良学习品质特征。因此,我们从实际出发,积极提供物质、技术、经验支持,帮助孩子在游戏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自主准备与计划促进幼儿学习习惯的养成

    支架式的经验和工具支撑幼儿运用科学方法。

    首先,给予幼儿充分适宜的个体经验支持。尤其是小班幼儿认知对行动有直接依赖性,他们的认识活动非常具体,只能理解具体的事情,不会做复杂的分析综合,只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做直接的推理。而游戏也来源于生活,幼儿只有具有丰富的知识经验,才能更好地参与游戏。例如:小班的幼儿年龄较小,知识经验不足,非常畏惧操作性强的区域,常常是绕道而走,因此教师应帮助幼儿丰富经验。这经验应该包括常见工具的使用、操作方式的多样性(包括:撕、卷、揉、搓、压、贴、粘、夹等)、制作对象的鲜明特征等。中大班幼儿能力逐渐增强,可以增加一些工具使用方面的经验积累,例如:剪、拧等;同时,还要注重对幼儿经验面的延伸与拓展,空间、速度、沉浮等科普知识的普及。

    其次,给予幼儿充分适宜的材料支持。为什么有些区域老被“争抢”,另外一些区域却总是很“冷清”?这与投放的材料是否满足孩子“可操作”“可互动”“有乐趣”的需求有密切关系,因此材料的投放要符合:第一,安全、可操作;第二,材料种类适宜、有层次、数量充足;第三,材料特征差异明显、易感知;第四,材料的环保性和多次利用性。

    再其次,充分适宜的工具支持。这里的工具既应该有操作工具,也应该有学习参考工具,例如:静态图片类工具书、动画电脑多媒体等,让孩子能够动手有支持,动脑也有支持。

    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从制订个体游戏计划开始。

    帮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品质第一步就是养成良好的制订计划的习惯。许多孩子选择游戏不是遵从自己的内心,而是别人玩什么,我就玩什么,自己接触后又发现没兴趣,于是不停地去交换游戏项目,始终确定不了自己的目的。

    事实上,幼儿区域游戏是应该有目标的,但它具有隐形、长存、特别化的特点,因此目标在探索的过程中要容许实际结果和目标之间存在差异。教师要引导孩子制订个人游戏计划,并根据计划去执行自己的游戏。计划可以是延续性的,也可以是生成性的,但是要让孩子根据自己“最想干的事”去制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步指导幼儿:

    第一,帮助幼儿明确各区角的名称、内容、材料摆放的位置、区域规则;第二,引导幼儿在游戏前问问自己“我今天最想干什么”(生成性的),“我昨天还有什么没完成”(延续性),制订出两个区域方案以供备选。尤其延续性计划的制订更能帮助孩子养成学习意志品质;第三,随身携带记录本和笔,将一日活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记录本对幼儿游戏的意义非常大:日记的最初模型,帮助孩子养成记录的好习惯;能帮孩子将思路和构想从脑海中的“想”转变成画面,这是思维到实践的飞跃;能帮孩子养成科学严谨的做事态度,成为一个有逻辑的人,同时记录下来的东西也便于自己查阅和与同伴交流互动。

自主制订区域游戏学习规则

    个体幼儿有了计划,但在班级区域学习间还是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例如:许多人同时挤进一个区域如何抉择?如果采用简单的方式如“剪刀、石头、布”游戏、或者“谦让、礼让”的道德鼓励,实际上效果不尽如人意,有些孩子的“让”是被迫的,甚至有点“道德绑架”的感觉。

    如何给孩子们一个相对民主、自主的方式呢?让他们心甘情愿又长期遵守呢?于是孩子们充分发挥学习创造性,“延续式”加“排位轮动式”的班级调控方案就这样产生了。

    首先,明确每个区域可容纳的人数,孩子们自己制订区域明示牌,张贴在该区域醒目的位置,以供对比;接着,“延续式”选择,即个别上次区域计划中未完成的作品还需要继续挑战完成的先行进区域;之后,“排位轮动式”选择,例如:本班40名幼儿在集体活动时分成5排,每排8人,第一天从第一排开始自主选择区域,第一排完成后,接着第二排、第三排直至第五排结束;第二天便从第二排开始,接着第三排、第四排直至第一排结束……依次循环,如此一来,每个孩子都有优先选择的权利,同时如果面对某区域“人数已满”时,可以启用自己的备选区域计划。

鼓励幼儿克服困难的“三求助”方案

    幼儿园老师常常会说:“宝贝们,遇到困难要找老师帮忙。”孩子在成人的这种教育思维影响下会越发地依赖他人。我们给孩子的指导意见是“三求助”:最牛的是求助自己,相信自己,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自信,指导孩子通过自己的眼、脑、手去查阅书籍、大胆联想、大胆尝试去发现解决问题;第二是求助同伴,鼓励孩子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先找身边的朋友,和同龄人一起去解决问题,发挥同伴的影响力,也学会合作学习;最后才是求助老师。“三求助”帮助幼儿渐渐在游戏中学会采用目的学习、独立自主探索的问题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法,也端正了学习态度,知道了担当,敢于独立面对游戏中的困难。

    “未完工”标示牌跨越隔阂保证游戏连续性。

    通常每次活动结束后,孩子们都会及时整理区域,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可与此同时,有些孩子也有可能没有玩得尽兴,看着自己未完成的作品就被推翻,很多宝宝显得特别沮丧。我们的区域游戏过程中,如果孩子想保留自己的作品可以设计一个“未完工”标示牌,可以是图画,也可以是标志“×”等。有了这个标志牌,孩子们再也不用担心自己未完成的作品被破坏,下次可以接着进行,保证了孩子区域游戏时空上的连续性。更重要的是,孩子们通过这样的方式,学习责任意识更强了,知道要善始善终完成任务,在不断的坚持中,学习能力和技能也进一步提升了。

    合理区分积极性串区域与消极性串区域。

    我们要鼓励幼儿为了区域游戏更加丰富顺利地开展而进行的富有目的性和创造性的积极互动,例如:美术角的小朋友制作的成品可以放置到超市去买卖,也可以提供给表演角的小朋友做表演道具;科学区的小朋友也可以随时到资源箱、建构区去寻找自己需要的实验材料;小朋友在遇到困难时也可以去邀请自己信任的朋友来协助自己等等。对于孩子出于游戏需要而进行的走动与交流,老师要给予充分的自主和自由。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学会观察,是否出现无目的的秩序混乱,幼儿有哪些无序状态,分析原因是与客观游戏条件有关,还是与主观幼儿意志品质、学习兴趣、态度、方式或者能力有关,帮助幼儿获得有效支持以改变无序无目的的区域游戏状态,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例如:某幼儿总喜欢不停更换区域,而每个区域都无法持续超过5分钟……发现这个特点后,结合该幼儿日常行为特征及家长反馈的消息,家园配合找到了一个非常密切的结合点——帮助该幼儿学会专注地进行活动。

    正像《指南》所说“忽视幼儿学习品质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因此,一线教师要正视幼儿游戏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求改进策略,帮助孩子建立终身学习与发展都非常需要的积极态度和行为倾向。(作者:彭解华,孙丽萍;单位:江苏省丹阳市新区普善幼儿园)